发布时间:2025-11-21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11月18日下午,教师教育学院特邀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蕾教授,开展题为“行走的美育课堂:创新高校美育+思政实践路径”的专题学术讲座。校党委书记邓崴亲临指导,教师教育学院刘健院长、丰爱静书记出席活动。讲座由王海文副院长主持,音乐系及学前系师生共同参与,开启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学术盛宴。

旋律启思,身体为器:美育课堂的沉浸体验
讲座伊始,《青花瓷》的悠扬旋律与灵动的肢体节拍交织,瞬间点燃现场氛围。王蕾教授结合自身跨国学习与从教经历,以“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为切入点,提出“身体是最好的乐器”这一创新教学理念。

她现场播放宁波大学课堂教学片段——师生掌心传杯,击节成韵,以朴素杯子为载体,在传递与敲击间编织出层次丰富的节奏旋律,让全场沉浸式感受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生动展现了美育教学的创新性与趣味性。
思政无痕,行走有力:价值引领的自然融合
在课程思政板块,王蕾教授的分享极具启发性。她表示,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绝非生硬说教,而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浸润教学全程,在无“思政”痕迹中实现价值引领。
她指出,教师需以广博的文化觉察力、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与真挚的家国情怀为基石,才能让教学内容与价值引领自然融合。同时,她提出“行走课堂”的创新形式,认为其不仅拓展了美育实践的空间维度,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为美育走出校园、融入生活与社会提供了可行路径。
微课精讲,建设有方:一流课程的实践智慧
针对国家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这一热点问题,王蕾教授结合丰富的教学竞赛经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拆解与指导。她提出微课应秉持“短、小、精”的核心特征,建议采用六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形式,搭配幽默的肢体语言提升传播效果。
她强调课程视频需紧密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实际,充分发挥专业联盟、区域联盟、行业联盟的协同作用。此外,她还明确了一节成功微课需满足的四大要素——知识描述准确、语言表达口语化、讲授层次分明、内容创新务实,并提醒教师要注重课程定位与差异化备课。
互动解惑,寄语情深:教育初心的温暖传递
互动环节,我院音乐系青年教师围绕精品课程打造、课程思政落地等核心问题踊跃提问,王蕾教授逐一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分享宝贵经验。

讲座尾声,她向青年教师送上殷切寄语:“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秉持着的热爱,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前路漫漫,我们更需要以初心和热爱为矛,以坚持为盾,砥砺前行,勇创辉煌!”
此次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为我院美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更助力青年教师明确了专业成长方向。未来,我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深化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