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要闻>学院要闻

学院首页

媒体关注| 2025年11月3日《三衢》:江山市贺村第一小学开展科学副校长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5 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近日,江山市贺村第一小学科学副校长、衢州学院刘丽君副教授应邀为师生带来题为《诗说科学探秘之旅》专题讲座,为贺一小学子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科普探险。

古诗中的科学:春天的秘密

刘教授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切入点,聚焦“山下花谢、山上花开”的现象,提出“春天为何上山”的疑问,迈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第一步;随后,引导学生拆解科学原理,通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0.6℃”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气温楼梯”效应是“春天上山”的核心原因,明晰现象与科学的关联;最后,学生化身“气象调查员”,通过测算温度差,验证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规律,将古诗中的疑问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结论。

在“古诗中的科学”基础上,刘教授进一步延伸探究视角,以江山本地名山——江郎山为切入点,向学生们抛出新问题:“江郎山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呢?春天的脚步,在爬江郎山的时候,会不会也变慢呢?”

这一问题瞬间点燃学生探究热情。刘教授随即引导大家聚焦江郎山独特的地形地貌,提出科学探究方向——通过观察与数据测算,量化分析江郎山不同海拔的温度变化,进而推演一幅完整的“江郎山垂直春天画卷”,直观呈现海拔差异对花期、物候的影响。

古诗中的科学:重阳的智慧

继“春之章”探究后,刘教授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起点,带领学生们探索“重阳的智慧”。她先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梳理“登高”“插茱萸”等重阳习俗,再聚焦“茱萸”展开科学辨析,通过图文对比区分山茱萸、吴茱萸等品种特征,打破认知误区。

针对诗句中“登高”的现象,刘教授从科学角度拆解“为何登高能望远”:讲解地球是球体,存在曲率,再用视线直线传播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理解“海拔越高,视野越广”的逻辑,将传统重阳习俗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结。

此次讲座不仅让贺一小学子了解了古诗背后的自然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以问探知、跨界思考”的科学种子,为学校后续“诗科融合”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