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学院首页

劳动育人,精细赋能 | 教师教育学院召开实验室勤工俭学岗位学生专题培训会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12

为强化勤工俭学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提升实验室管理与服务水平,10月14日,教师教育学院面向37位实验室勤工俭学学生,组织了一场以“劳动承载责任,汗水浇灌成长”为主题的深度培训会。本次培训由学院副院长翁琴雅主讲,学工办主任汪境成,实验室主任张绍政及学院实验员老师共同参加,旨在从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和制度保障三个维度,系统赋能学生成长,构建规范化、精细化的实验室管理新格局。


聚焦:从“四笔账”算起,重塑劳动价值观

培训伊始,副院长翁琴雅与同学们共同算清了“四笔账”——经济账、责任账、成长账、效率与诚信账。 

经济账揭示了学院每月两三万元的勤工俭学劳务投入,其初衷是资助与培养,而非简单的劳务购买;  

责任账强调了同学们守护的是学院价值数百万的教学设备、资产与学院的教学环境;  

成长账警示“糊弄”“大锅饭”文化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危害; 

效率与诚信账则直面现实工作量、工作效果与报酬机制的错位,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真谛。  

通过深入浅出的剖析,翁琴雅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劳动报酬的背后,是学院的信任与期待,更是个人诚信与职业精神的试金石。

创新:工作日志+量化评分,管理有章可循

为解决以往工作中标准模糊、责任不清的问题,本次培训重磅推出 《实验室工作日志本》 与 《卫生检查量化评分表》 。  

工作日志本按钢琴房、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和舞蹈房分类制定,明确每日工作项目、操作标准与报修流程,实现“清单式管理”;  

评分表则对每项工作细化分值,实现“量化考核”,使监督有据、奖惩分明。  这一系列工具将过去“凭感觉”“差不多”的工作,转变为 “有标准、可检查、能  量化、易追溯”的规范化流程,是管理机制的重要创新。

承诺:试行一月,副院长手把手带队养成

为确保新制度平稳落地、新标准深入人心,翁琴雅副院长在现场宣布:新办法将先试行一个月。试行期间,她将亲自带队,“手把手”指导每一位同学进行精细化打扫,从抹布的洁净程度、干湿程度到拖地的正确手法,从设备的维护要点到死角的清理技巧,逐一示范、逐一过关。她强调:“我们的目的不是惩罚,是培养。学院愿意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陪伴大家共同养成精细做事、诚信负责的劳动习惯。”

尾声:劳动即教育,汗水润成长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制度宣讲,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思政课。它传递出学院对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同学们全面成长的深切关怀。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学院将继续深化勤工俭学岗位的育人功能,让同学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在汗水中收获成长,共同守护我们卓越的教学环境,书写无愧于心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