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专科教育  实践教学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

本专科教育

践杏坛 悟师道丨规范性实习·班级管理篇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0

题记:窗外的海棠正抽出新芽,教学楼里跃动的脚步比往日更匆忙了些。这个春天,师范生们纷纷背起行囊走出校园,参加教育见习和规范性实习——教育见习1的大一萌新踮脚观察一线校园的晨光,教育见习2的大二学子初执粉笔描摹黑板上的星芒,规范性实习的大三准教师们则带着七周的时光行囊,叩开真实教育世界的大门。从教室到讲台,从笔尖到课堂,每个脚印都在丈量着“师范”二字的分量。

对此,我们将推出教育见习、实习的系列报导,记录这些年轻教育者从青涩到笃定的蜕变轨迹:在见习随笔里采撷初遇教育的悸动,于初登讲台中捕捉破茧成蝶的瞬间,更将走进实习生的教育叙事,看他们如何用七周光阴,把书本里的教育理想浇灌成枝头的第一枚果实。此刻,所有关于成长的伏笔都正在发芽。

这是三尺讲台初绽的花蕾

这是描摹各专业实习生

在教室振翅的轨迹

实习生上课体验,与你共享

22中文1 江紫嫣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曾为几个特别爱讲话的学生头疼不已。传统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直到我尝试“逆向思维”——让最活跃的一位同学担任纪律管理员。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仅认真记录违纪情况,还创新地设计了“安静积分榜”。  

这个转变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通过赋予责任,调皮鬼变成了管理者,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培养了责任感。现在班级形成了“学生自治”氛围,连最吵闹的自习课也能安静有序。

这次实践教会我:教育不是压制天性,而是引导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22中文2 章书畅

实习之初,我被安排与同学共同管理一个班级,但内心渴望独立带班的我,主动申请接手另一个有授课任务的班级。没想到,这个班级是年级里出了名的“闹腾班级”。然而,真正走近他们后,我发现这群孩子并非“刺头”,而是缺了一些引导。一次早读时,两个男生因作业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全班目光齐刷刷投向我。硬着头皮上前调解时,我心里犯嘀咕:“他们会听我的吗?”没想到,当我轻声把男生叫到走廊谈心,他竟红了眼眶,低头点头的模样让我瞬间心软。几天后,两人又勾肩搭背说笑起来——原来倔强外壳下,藏着的不过是需要被看见的柔软。

看着他们从散漫变得专注,从对抗变得信任,我忽然明白了:管理不是驯服,而是用耐心和真诚陪伴他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22小教1 徐林潇

刚进入这个班时,班主任就告诉我这是全年段最调皮的班级。果不其然,上课毫无纪律,与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时常不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制作了管理班级的“神器”——班级管理量化表,以小组为单位,对于正向行为积分,负向行为减分。一周后统计各组积分情况,并在班会课上进行公示,积分从高到低排序,小组组长依次上台领取奖品,形成一套管理模式。

这一方法迅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提升小组积分,学生们开始互相监督、自觉遵守纪律。班级风气逐渐好转,学习氛围也日益浓厚。量化管理的成功实践让我明白,明确的规则和适度的竞争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22学前 陶若颗

这次实习,我参与了班级日常带班工作,真正以“班级管理者”的视角观察教育现场。带班中,最让我感到困难的就是纪律管理。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常常思考,如何在保障集体秩序与尊重儿童天性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样的疑惑促使我重新审视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的权威不应建立在威慑与控制之上,而应转化为对儿童心理需求的敏锐体察。

班级管理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自身教育智慧的匮乏,也映照出专业成长的可能路径。有效的幼儿班级管理需要兼顾规则与自由,在引导中实现教育目标。

22数学2 贺靖涵

作为初入班级的管理者,实习的这段时光让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班级管理并非简单的规则堆砌,而是一场动态平衡的艺术。从最初手足无措地照搬管理条例,到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管理逻辑,这段经历教会我用更立体的视角看待教育现场。

制定班规时,我意识到刚性制度必须与柔性执行相结合。例如,明确早读、自习等关键时段的纪律红线,但在课余活动、小组任务中适当放宽限制,既能保证基本秩序,又给予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继续用持续观察取代主观臆断,在坚守底线与保持温度之间搭建桥梁。

22音乐 连诗语

初次走进真实的班级管理现场,这一个月的实践经历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逐渐找到管理节奏,这段探索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首先,良好的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在师生互信的基础上;其次,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最后,有效的管理策略往往是最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这些感悟将指引我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继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