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11
我院吴锡标教授新著《南孔文化》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之成果,被列入“浙江文化印记”系列丛书。
本书通过学者的视角、通俗化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地介绍了南孔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从南孔代表人物、南孔与江南社会文化关系等多个角度,揭示了南孔文化的重要形态与精神特质,展现了南孔文化的独特魅力、深远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进而从一个侧面对浙江文化符号与文明标识作了新的解读,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浙江力量作了有益尝试。4月11日《浙江日报》刊发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教授所作的题为“在时代长河中寻找文明传承的密码”的书评。全文如下:
近九百年前,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负圣像随宋室南渡,被宋高宗赐居于浙江衢州。此后,孔子后裔便将儒家文化的星火播撒于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大地,逐渐形成了孔氏南宗。吴锡标先生所著的通俗读本《南孔文化》,让人跟随其质朴纯澈而意蕴深长的话语,在茶香与典籍间触摸南孔文化跳动的脉搏。
该书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行文畅达、文风质朴。书中鲜有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巧妙地将学术性与通俗性融为一体。无论是学者,抑或是文史爱好者,都能在这场文化之旅中找到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让南孔文化走进大众的优秀普及读物,为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一个样板。例如从“权以州学为家庙”的深层原因、“阙里”究竟是否衢州方言“家里”的意思、孔洙“让爵”既具有维护宗族和睦更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双重意义等问题的阐述中,均可见作者思考缜密、不流于俗。
尤为可贵的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并未止步于方志谱牒的爬梳,而是亲赴磐安、东至、萧山、沟溪、庆元等若干南孔后裔聚居地以及与南孔相关的一些地方,获取宝贵的一手资料。长期的学术积累、翔实的文献史料和实地考察所得,使得作者在行文时如潺潺流水,不显生涩,却字字可考,处处有据,充分彰显治学态度之严谨。
本书最具前瞻性的洞见,莫过于以下两点:一是置于“重要窗口”建设的格局重新审视定位南孔与南孔文化,认为南孔不仅是衢州之南孔,更是江南之南孔、中国之南孔,乃至世界之南孔。二是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对南孔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及当代价值作了不同以往的科学把握,认为南孔文化不仅是浙江文化印记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阐释了南孔文化与中华文明五大特性交织共融的属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拓展和提升了南孔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格局与高度。
合卷沉思,南孔文化恰似钱塘江潮,既保持着来自黄河文明的记忆刻痕,又在东海浪潮中塑造着新的形态。本书不仅是对南孔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与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