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要闻>学院要闻

学院首页

媒体关注|2025年3月27日《潮新闻》:看展了!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5届视传毕业设计展开展

发布时间:2025-03-27 浏览次数:21

近日,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展在衢州美术馆启幕。本次展览以“生生不息”主题,汇聚了50余件涵盖信息可视化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IP创意开发、数字影像创作及AI艺术创作等领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现了衢院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对社会的深入洞察和思考。

融创:演绎人文与科技的共生美学

展览现场,一组名为《椅界群像》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徐潇赞同学深入村落,运用社会学调研方法,对乡村椅子的历史造型、使用场景与材料工艺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以直观的信息图形式呈现其文化脉络。徐潇赞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椅子这一微观视角,激发公众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引导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创造精彩人生。”

“设计并非孤立的美学表达,而是系统性思维的产物,”艺术设计系负责人毛立洪指出,“从一把椅子窥见乡村生活史,再以信息可视化重构认知逻辑,这种‘由点及面’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正是应对AI挑战的核心能力。”类似实践在《走,赶集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该作品对安徽亳州百年集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拆解成300多组可视化模型,摊位的空间分布与人际关系网相呼应,吆喝声浪则化为声波纹样。

展厅中央,一组融合AR技术的衢州非遗MG动画成为全场焦点。学生们以开化龙舞等衢州地方非遗为灵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互动式叙事体验。观众只需扫描实体卡片,手机屏幕上便能即刻展现巨龙盘旋、戏曲人物翩翩起舞的增强现实壮丽景象。毛立洪表示:“这并非技术层面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学生们深入非遗博物馆精心采集素材,提炼文化精髓,再进行数字转译,让传统符号在元宇宙中焕发新生。”

而在展厅一角,一棵机械“祈福树”同样备受瞩目。钢管枝桠上悬挂着电子屏幕,取代了传统的祈福纸牌。“虚枝祈境”是一款融合中华传统祈福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的艺术装置,旨在探索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表达与用户体验。该装置的灵感源自古老的樟树祈福习俗,通过数字化手段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与表现形式。装置的核心是一棵由钢管构建的现代化“祈福树”,其枝桠象征着科技与自然的交汇。传统的祈福纸牌被电子屏幕取代,生成动态的祝福图景,装置借助数字化技术,使祈福行为更加个性化、即时化,同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展现了数字化时代文化表达的无限可能。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展览呈现出清醒的应对策略。在影像展区播放的抽象动画《量子之舞》中,方伊阳同学利用AI技术对150幅立体主义画作进行深度学习,生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随后,AI生成的图像与舞蹈影像巧妙融合,共同演绎出人机共舞的艺术新篇,彰显了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无限创新潜力。“AI不是替代创造,而是思维的催化剂,”毛立洪阐释说,“我们训练学生用AI拓展想象边界,但核心仍在培养审美判断力——知道何为‘好设计’,这比掌握技术更重要。”

融通:打造以美育人的实境课堂

此次展览远非一场简单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师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深化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从策展到布展,从主视觉设计到宣传短视频制作,视传专业全体学生——从毕业班到一年级新生——全程深度参与。这一过程被正式融入实践体系之中,构筑起从‘设计思维萌芽’至‘展陈实物落地’的全方位实践课堂。

“布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毛立洪表示,“学生需要统筹空间规划、灯光设计、观众动线,甚至考虑数字交互设备的现场调试。这些实战经验是教室里无法得到的。”展览筹备期间,学生通过实地勘测、分组研讨,将策展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参与布展的施佳慧同学感慨:“我们像真正的策展团队一样分工协作,第一次感受到设计作品如何与空间、观众产生对话。”

展览还将特别邀请衢州数字工业学校39名中本一体中职生观展,通过作品导览、座谈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前感知专业成长轨迹。此种‘以展促教、校地深度融合’的模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美术馆不再只是展示空间,而是成为连接课堂与行业、学术与社会的枢纽。  

正如展览主题“生生不息”所寓意的,这场毕业展不仅是学子们四年学习思考的结晶,更是他们面向未来、勇敢宣言的舞台,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持续向上、不断进取的坚定力量。在这里,传统与数字激荡出创新火花,而更令人动容的,是青年设计者们亲身实践、勇于破界的成长历程——他们在布展中学会统筹,在策展中理解文化使命,在公众的反馈声中,重新诠释并定义了设计的价值所在。

衢州学院与美术馆持续7年的“校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美术馆的优势,鼓励学生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的熏陶,让毕业展突破了校园围墙,成为公众参与的文化盛事。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在这场传统与赛博交织的视觉盛宴中,衢院学子以敬畏之心解码文化基因,以先锋之姿探索技术边界,诠释着“生生不息”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