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父子》

浏览:557次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3日
    在历史长河中逆流而上,将时间定格在建安时代,我们会看到三颗闪亮的星星——三曹。对于这三个人陌生而又熟悉,虽然躯体早已灰飞烟灭,但是他们的名字却流传至今。
    曹操,横槊赋诗,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虎父无犬子,其子曹丕、曹植与曹操合称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说到曹操,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存在颇多争议,有人说他是白脸奸雄,也有人说他用人气度恢弘。死者已矣,关于他我们如今能看到的只有他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代帝王,他曾扬鞭催战马,逐鹿在北南,他一生的心愿就是统一天下并为之付出一生心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心壮志,可以体会到他“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忧国忧民之情。可是统一大业岂是一朝一夕的事业,曹操在实现理想道路上却受到了挫折,虽雄心满怀,意志坚定,但是时光易逝,功业未成,贤才未得,辅佐乏人。在他的《短歌行》中我们依然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他的忧虑和苦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古以来都是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啊!何时才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也富有创造性,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的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他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由此观之,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再说到曹植,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才华出众,曾是曹操最疼爱的儿子,曹操也一度想立他为太子,曹植得宠一方面与他的口若悬河、才高八斗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和他的父亲有很多共同点,他受时代的召唤和父亲的影响,也一样拥有远大抱负,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和其父相似,他在文学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甚至文学造诣超过曹操,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主要领袖之一。他的诗歌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他得宠于曹操,前途无量,因此他的诗歌主要歌唱他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他的《白马篇》中写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篇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少年英雄形象,赞扬了其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精神,借此表现了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后期因植行为放荡,不拘小节,每为工于心计的曹丕算计,渐渐失宠于曹操。曹操死后,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他的压抑和郁闷之情寄托于他的诗歌之中,在他的《赠白马王彪》中充斥着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也有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此诗成为文学史上有名的抒情长诗。再看他的《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用隐喻方式写出了政治的残酷,充满了对朋友遭难的同情以及无力施救的痛苦,希望得贵人相助。
    曹操和曹植的诗歌都是学习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诗歌中皆给人慷慨悲凉之感,而与曹操文辞简朴,直抒襟怀,华美辞藻不常见,惟形象鲜明不同的是,曹植的诗歌辞采华茂,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代学者钟嵘《诗品》这样评价曹操的诗歌:”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对于曹植他评价更高:“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也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和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寒流。往事如烟,消散在天空中,古人不在,徒留美诗吟诵。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衢州学院6号实验楼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0570-8026588
  人才引进:32036@qzc.edu.cn
  招生咨询:0570-8015056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