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下旬学生作品征集“优秀作品”

浏览:1574次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5日
四月的寻找
13中文本(1)班陈鑫鑫
空闲下来,就会想很多问题。更何况恰好在四月。
在这儿,四月是春天,春天又是什么呢?
是生计啊!哈哈,“一年之计在于春”,当然是生活的计划呗!然而生活的计划又是什么呢?它是未来呀!未来总是让人满心欢喜满心忧愁。这是我的心事,想必也是无数年轻人的心事吧。年轻真好,年轻又有点不好。年轻着,却未知。
“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呢?”还未进入四月,我就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学时期看到这个问题,内心满是激动,斗志可冲脑门。可如今看来,却是沉甸甸的。
有段时间,我好像得了一种怪病,逢人便问:你觉得我适合当老师吗?或者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答案无非就是三种,然而真正的答案是那种呢?有些答案别人给不了你,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我非要想清楚才好。我很庆幸这个难题有一天从我体内窜出来,尽管我为此而心情很不好。有时候人说“难得糊涂”,然而绝大多数的我们都不太愿意稀里糊涂过完此生,我们总爱去找寻,找寻类似信仰的东西。
……
我现在渐渐依赖书籍,它总能在我困难之时,施以援手,给予启发。“啊,是呀,这样真好!”我常常在心中发出这样的话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确实如此。读书确实能给人打开另一扇窗户,给人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我很后悔,前些年除了教科书,我没有花多大时间在读书上,虚度了宝贵的时光。不过,也庆幸,为时还不算晚,毕竟还有时间。
当然,除此,我也感谢我的朋友!那些谋面的以及素未谋面的曾给我启发与力量的人们。他们让我对未来的路更加清晰,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或许你感到讶异,为什么很多人执着于找寻这些?因为我认为入口比出口更重要。
很多人也许觉得人生在找寻一个出口,而我觉得,在人生重要关头,合适的入口才是我们需要找寻的。它有着你不忘初心的一个态度,一股韧劲。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选择了不一样的路,注定经历的风景也是不一样的。一路的坎坷,纵使到达终点,你是否还拥有当初的心境呢?这不可得知,无法把握。既然如此,就不要违背自己的心,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路吧,一定要明确自己真的喜欢呀,这样的话,即使少有人烟,相信你也能从容淡定。
最后,真诚祝愿每一位徘徊着的寻找着的朋友!
 
郎峰之巅
13小教本(2)班胡婷炜
此景摄于2014年11月15日,江郎山绝顶问天,奇、险、神淋漓尽致,放空一切,伫立山顶,俯瞰四周,层层叠叠,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匆匆毕业,伤别离
14学前(1)班 金亚妮
这一年,我来到衢院,
遇见你,命中注定。
于是,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叮铃铃声,书声朗朗;青春飞扬,无限憧憬,
金波浮黛瓦,花海漫山村。
人生恰是这花团锦簇,倾我此间那岁月无痕。
寻一场春风杨柳岸,筑万千学子成才梦。
沐着和煦的清风,随着馥郁的书声,我们年轻,所以追梦。
这里有舞动奇迹的魅力、动听悦耳的旋律和激扬快乐的时光。
有想做的事,有值得爱的人,有美丽的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初夏的毕业季,莘莘学子此间流年。
我从你身边匆匆走过,也在你身边驻足停留。
龙脊纵,凤街横,喧嚣静处听鸣声。
春驻大棚催绿荷,花开四季影婆娑。
冬雪曼舞倾城,夏雨书香潺潺,一切那么安然。
你总在恰当的时间提醒我,勿忘经年,时光不待。
南孔文化,这些年青春,
岁月雕琢了你的美丽,却也沉淀了那些年的芳华无限。
彩毫光夺扶桑日,玉管春涵两浙风。
这些年,这些事,这些积淀。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后会有期。
 
雨后的大礼堂
14学前本(1)班 吴欣欣
磅礴大雨后是一片明晃晃的亮光,太阳躲在云层里,云朵却遮不住它耀眼的光。大礼堂沐浴在雨后的阳光里,独具一格。
 
故乡和那些时光
15小教本(2)班 吴佳佳
又是一年清明,淅淅沥沥的雨完美的渲染出悲伤的气氛。我感受着细雨的温度,脑海里的思绪又飘远了。
其实我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记得小时候住在爷爷家,每到饭点我就要去田间喊劳作的爷爷回家吃饭,而途中必须要经过一片坟地,孤零零的几块石碑立在荒草地里,周围空旷无人烟,哪怕是炎热的夏季,那里却始终阴阴凉凉的。每一次我都是怀着巨大的恐惧,一咬牙一闭眼冲过去,奔跑时带起的风扑在我的后背和脖颈,让我根本无法回头,只能撒开腿一口气往前跑到爷爷那儿。爷爷见我来了就放下手里的锄头,用粗粝的手牵起我的手,又经过那片荒芜之地回家去了。
那时的我惧怕死亡,惧怕鬼神,惧怕黑暗,惧怕未知。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家度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做饭的小屋子,它小小的并不大,屋顶用古老的瓦砖叠盖,为了采光还特意留几个空缺,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膜替代,这样既不会漏水也不会显得屋内黑暗压抑。角落堆着柴禾,灶头上煮着开水,烧开后就“咕噜咕噜”冒着泡。午后的阳光总是透过塑料膜直直的照射进屋子,给水泥地打上一层金灿灿的颜色,空气里漂浮的细小尘埃被阳光照得无处可逃,小屋透出一股质朴的古老气息。
太婆那时还在世,躺在一把藤椅上,手里的蒲扇轻轻晃动着,半眯着眼看我在门前玩水,小巷里的穿堂风温柔的带来凉爽,吹得太婆的银发微微飘动。那时我只觉得那样的场景很美,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有个成语叫岁月静好。太婆对谁都冷冰冰的,但一直都很疼我,看见我就颠着一双小脚给我拿那些昂贵又少见的零食,都是姑姑从外地带回来的,太婆舍不得吃就都放起来,最后却都到了我肚子里。太婆因为小脚一辈子不能出远门不能干累活,到了一头白发的年纪,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缝补衣服,一双巧手不知帮我做了多少手套和围巾。
然而对太婆的记忆只能到我三年级为止,我不知道那天出了什么事,也忘了我是怎么回的家。回忆里只剩下那天那个小屋挤满了我不认识的陌生面孔,悲痛的嘶哑的哭吼充斥着我的大脑,我穿着素衣带着黑花跪在席上。那是第一次,我距离死亡那么近。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在坟地前奔跑的时候,背后的冷汗刷的一下流了下来,于是我哭了。爷爷摸摸我的头安慰我,我清楚的看见爷爷的眼眶发着红却没有一点儿眼泪,所以我问爷爷为什么不哭出来,爷爷给了我一个当时我不懂得复杂眼神,然后叹息着说,人嘛,总是要死的。然后我的眼泪就莫名其妙的止住了,就和刚才的崩溃一样莫名其妙。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了。
太婆最后也是葬在那块坟地附近。那里始终是那么荒凉又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和怪叫的鸟,无人打理的荒草肆意生长。但后来我再从那里经过,心里的恐惧不再,反而感觉到了太婆的温暖。
曾经未知的死亡令我害怕,但后来我知道那里埋着的人是最爱我的太婆,爱是足以温暖时光的东西,所以我变得坚强而不再软弱。
 
生如夏花
15视传本(2)班赵依朦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春日二三事
15中文本 周韵佳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推开窗户,让凉飕飕的风灌进来,明艳的阳光显得特别珍贵。我给自己接了一杯温水,喝了一口,压下去风寒的满眼泪。窗台上的花开得格外好,花瓣的颜色鲜亮得快要溢出来。春日里的闲事,风里的诗句,磨碎成心情,慢慢铺展开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沉溺在焦虑、抑郁、阳光,用这些或苦或甜的东西麻痹神经,借以躲过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高考。似乎我给别人的印象总是,至少现在是,喜欢傻笑,天真得近乎幼稚。你们说的对,那就是我。傻笑,天真,幼稚。我说不上来突至的情感是什么,说不出那是什么滋味,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开心,所以我选择不去在意。我记得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是我总会有那么多余的心情?因为多余的心情会让人任性、质疑,让人喘不过气。就好像年关总让人觉得特别艰难。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时间慢慢铺陈,一层又一层,那么轻易就把一切不愉快遮盖住,我所能记忆起的竟是阳光下的微风卷过我枯杂的头发,吹干眼角,亲吻上我的皮肤。此时的阳光微凉,寒冬腊月,窗外更是光景荒凉,而光是把玩着毛笔,便足以安步当车,携墨香度过这缱绻时光。
半年的大学生活,我似乎每天与文学为伴,中文的专业,总是莫名使我衍生出一种负重的错觉。似乎什么都抓不牢,就像是平凡的姑娘错戴了一顶高贵的帽子,跌跌撞撞走在人群中,一边呵护它,一边担心帽子会掉落。曾经以为文学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揪着它的胡子,嚷嚷着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听。大学后慢慢发现,文学虽是一位老人,却从不语,他用那双棕褐色深渊的眼睛注视你,从不解释,即便是急的跳脚,他也只当你是个难缠的孩子,不告诉你真正的意义,一切全靠自己理解。
于是,寒假的日子总有那么几天,一整天沉沦在书中,想要参透文学之于我的意义。《悟空传》中金蝉子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我能听到这震天动地的呐喊,撕咬着内心的纠结疼痛。《摆渡人》中,迪伦和康斯坦两个人彼此的救赎依偎,度过荒芜的生命之地,成全灵魂的摆渡。或许文学能够帮我触摸到世人的喉骨,听到他们悲喜的声音。原来一直以来,文学对于我来说是个浪漫的词语。
春日里的闲事总是说不完的,不必说是公园踏青听到的老人吹拉弹唱,悠细绵长的二泉映月,也不必说元宵节浑噩夜色中璀璨烟火,流光四溢,单单是从衢州与郑州两地间千里的路程,火车的蜿蜒前行,两个城市的本土风情便足够聊以风尘。现在的情景和我某年某月幻想过的几乎一模一样。窗外阳光好,晴冷怡人,我听着歌敲着笔记本,桌子上有一杯温水,我的故事娓娓道来。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衢州学院6号实验楼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0570-8026588
  人才引进:32036@qzc.edu.cn
  招生咨询:0570-8015056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